喜歡蚵仔煎嗎? 牡蠣殼也能代替水泥成建材!

台灣每年生產的牡蠣總量約為 20 萬噸,其中約有16.8 萬噸的牡蠣殼被廢棄
然而,其中約有 2.2 萬噸的廢棄牡蠣殼未經妥善處理,隨意堆放於路邊,導致殼上的殘肉孳生蚊蠅,加上高溫日照產生惡臭,進一步引發許多問題。此外,大量堆積廢棄牡蠣殼不僅佔用土地資源,也破壞了海岸線的美觀,對環境及景觀造成負面影響。為此,兩年前,許多單位研究許多解決辦法,例如台北科技大學運用蚵殼粉替代水泥製成建材、工研院與台糖攜手合作開發藥品與肥料、豐泰興業驗發的海毛紗布料、母子鱷魚品牌與台塑企業開發的環保拖鞋等多項案例應用。

牡蠣殼成分含有鹼性的碳酸鈣,並擁有抗菌、除臭效果、不易吸熱、高防火等特性等等,可利用牡蠣殼粉融入水泥或回收砂再製成產品,相較原本材質,更能消化產業持續在堆積的產業廢棄物,並且能解決海岸美景與環境整潔。

我們品牌也將依照此理念,開發出牡蠣粉再製器皿系列產品,藉由本身產業幫助環境,幫助台灣變得更好。

我們運用牡蠣殼粉開發出杯墊等容器,功能上具有吸水、抗菌、除臭等效果。

若製作吸水特性器皿
結合或取代水泥、進口歸藻土

牡蠣殼粉製作 3 萬件10*10cm 器皿
會產出:7,875 公斤 CO2

水泥製作 3 萬件10*10cm 器皿
會產出:19,500 公斤 CO2

製作 3 萬件普通錢包
會造成: 1,000 公斤CO2

製作 3 萬件普通錢包
會造成: 6,900 公斤CO2
我們將以此材質取代更繁瑣的材料,並進行大量生產,有效幫助消化堆積如山的蚵殼,減少資源浪費。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